(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吕冬):“简牍学”概念伴随着甘肃简牍的发现而诞生,甘肃由此被誉为“简牍之乡”。2021年,甘肃省实施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简牍学”作为“绝学”冷门学科被列入其中。西北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简牍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
据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迎春介绍,20世纪中期,简牍被日本学者注意到,20世纪50年代,日本京都大学成立汉简研读班,主要研究甘肃居延出土的简牍,“日本学者将文书学的方法应用到读简中。日本简牍学界在人才培养方面利用读简班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后续被我们中国高校借鉴。”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迎春(摄影 吕冬)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内有简牍研究的高校开始采用读简班的形式。最初,读简班人才培养的性质并不突出,更多的作用体现在研究角度上,如简牍研究者带领学生共同钻研新材料等。2009年,西北师范大学建立了关于西北汉简的读简班。李迎春指出,西北师范大学读简班从建立伊始目标就很明确,就是培养简牍学后继的人才。
如何让同学们更好地读简,西北师范大学一直在做各种尝试。最终发现最高效的方式便是让学生们共同对着两千年前的简牍实物,实践性地去认字、去读简、去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简牍文字进行试读、分析,共同探讨简牍实物是如何被古人使用的,由认字到梳理,再到判断文书性质,引导同学们读懂汉简、理解汉简、利用汉简。李迎春称,这种人才培养方式的效果非常好,读简中,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碰撞,也会有一些新的成果。参与读简班的历史文化学院研二学生李佳宁表示,简牍学是一门相对较冷门的学科,最初对简牍学不是十分了解,通过读简班的活动,自己可以深入了解并学习简牍学,也让自己找到在简牍学中的兴趣点,形成自己的学术资源库,“最初是由老师领进门的,现在我对简牍学产生了兴趣,未来可能会从事相关的工作。”
读简班老师对汉简进行讲解。(摄影 吕冬)
读简班同学读简。(摄影 吕冬)
李迎春介绍道,从2009年开始,读简班已经先后读过肩水金关汉简、甲渠侯官汉简,目前在读悬泉汉简。在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武汉大学简帛网上,以西北师范大学简牍读书班作为署名单位已经发表了多篇关于悬泉汉简读简的高质量论文,这些论文均为老师指导下读简班的学生完成。李迎春说,“这些也体现出西北师范大学在简牍学人才培养上的成功。而且如今形成了良性循环,更多的同学对简牍学产生了兴趣,掌握了学习简牍学的方法,自愿参与到读简班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我们会长期坚持下去”。
关键词: